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从富二代到创一代 本土青年传奇样本

  采访花絮:

  采访翁志明共两次。第一次因为他有重要事情安排,只简要地谈了一个多小时,就只好相约下次再详谈。第二次他很快就敲定了时间,但这安排的不是跟他一个人谈,而是让企业三四个高管一起参加。晚上我们边吃边聊,谈了足有三四个小时。

  在采访中,记者逐渐发现了翁志明安排几个高管参加的用心之处:除了给记者提供采访便利外,还把这次采访作为他与员工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共鸣才能共事嘛”,他微笑着说。在与翁志明及员工深谈了几小时之后,翁志明的形象在记者心中更加清晰。之前虽然与之有过接触,但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本地老板,利用本地人得天独厚的优势赚取了第一桶金。其实,这个低调的本土老板身上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传奇色彩。

  人物素描:

  他算是一位富二代。他是宝安本地人,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上中学时,家中就有游泳池和网球场。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深圳也不多见。

  他又是一个“创一代”。家境的富裕并非来自父母创业所积累,因为那时政策环境还没有企业家的生长土壤。父母又是西乡本地农民,是靠着华侨亲属的接济才让他们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但高中毕业后,他没有当花花公子,而是选择去工厂打工。从一个月挣90元的车间工人做起,后来他又逐渐走上创业路,办起了纸品厂。现在他的企业在深圳拥有了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区,在四川还有一个正开发的3000亩的工商项目。

  前些年,他被大家推举为商会会长,是当时各街道最年轻的商会会长。他把商会办成了一个拥有二十多层商会大厦且有影响力的基层商会,会员从80余人发展到300多人。而他的经历也让宝安“富二代”尤为敬佩,一些求上进的“富二代”开始认他作师和大哥,不时向他讨教请他指点。而“富二代”的父辈们也常请他到家中,探讨如何引导和培养“富二代”的话题。

  与此同时,他被企业员工也亲切地称作“校长”。从他企业走出了几十位创业者,现在遍布于全国各地,撑起了事业的一片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批从公司“毕业”当了老板的老同事,每年都来裕亿聚会,自称是从裕亿这个纸品行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的,要来看这位 “翁校长”,从他这继续汲取营养。

  而翁志明在努力创造商业财富的同时,积极履行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几年他累计的公益捐款就超600万元。

  高中毕业,富家子弟赌气去工厂打工

  1985年高中毕业了。在继不继续读书的问题上,翁志明与父母发生了分歧。由于父母一代吃了少文化的亏,尤其希望他能学有所成,很怕他过早踏上社会,沾上一些本地青年游手好闲吸毒打架的恶习,最后成为败家子弟。

  但翁志明却不想再读书。“我当时可能潜意识里有个肤浅的认识,认为读书没多大用。那时也没有一个导师引导,所以目光比较短浅吧。就想早点参加工作,多在社会上学习。”父母拗不过他,就抛出狠话:你不读书,可以,但你18岁了,要养活自己,养不活自己你就是一个“衰仔”!

  父母的话刺激了他,让翁志明的倔劲上来了,而这些话语也深刻地激励了他要强之心。“养活自己就养活自己!”他一气之下,就搬出家。他没有去找一些半大小子们混,而是在离家几公里的一家港资小厂找了份工做。

  之前他有自己的小车,每个月都要花两三百元,可以说是锦衣玉食,但现在在这个小厂工作的条件极其艰苦,每天工作12小时,每个月90元,还要挤在八九个人、没有风扇的集体宿舍。

  “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父母是想让他吃点苦头,心想这个“衰仔”肯定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回来求饶的。但没想到这个楞头青竟然一直干了下去:三个月、半年、一年……

  为挣100元,累得睡了三天三夜没有醒

  翁志明很快让自己适应了这种打工生活。周围的工友都不知道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时常骑着一辆破单车回家,却很少在家过夜。每天工作12个小时,做了一个多月后,由于他勤快踏实受到了老板的肯定,先让其进入了电工部,后来又进入管理部。回忆起这段时光,翁志明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苦,只是讲了自己一件想多挣点钱的趣事。记得那年,临近春节,企业员工都回老家了。这时公司一大车塑胶原料运了回来,但却找不到人卸

  货。老板很急,看到翁志明和另一位员工,就提出让他们帮忙卸货,开出的价钱是每袋搬运费0.2元。一车货有999包,差不多可赚200元,每人可获100元。“这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呢”。干!每包20多公斤的货物,卸下、搬运、码好,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他们汗流浃背地整整干了7个小时。货物搬完了,累得快虚脱的他们连接过钱的力气都没有了。翁志明回到家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三天三夜!

  但总体上,翁志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打工生活有多苦,因为他总是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在工作。当初到工厂打工只是负气而已,但在打工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让他有了一种干事踏踏实实的心态。这一年时间他很少回家,也很少和自己过去的同学和玩伴交往,但他觉得这样自己成长得更快一些,因为他人生的目标逐渐清晰,那就是:要自己创业。

  他一直观察、学习、研究自己的老板:那位港资企业的小老板很有亲和力,推行人性化管理,什么事情自己都起表率作用,很会发现员工的长处;而给员工的感觉就是:你愿意干事情,就不会被埋没。这样,翁志明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不断被肯定的状态,所以很有成长感。

  他对自己说,如果我有一天当了老板,也要以他为榜样。

  苦读三个月考上报关员,23岁当上厂长

  在工厂干了一年多,翁志明在不断思考着自己的未来。这时,从香港回乡投资的叔叔翁锐桂给他指了一条路:去考报关员吧。你如果老是呆在车间,眼界会狭窄,上不了新的台阶。如果考上了报关员,就会接触进出口业务,学很多东西,还可以在“三来一补”企业当厂长(当时宝安农村给本地青年的一种工作安排)。

  翁志明听进去了。这个以前不怎么爱读书的小伙子,拿起了考试书苦读起来。现在回想起来,翁志明洋溢着欢笑:“那段时间,可能是我这一辈子读书最用功的三个月。”一认真还真有效果。100多名考生,只选3个,他竟然被录取了。有了这样的机缘,他开始一边做报关员,一边了解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

  1989年,他加入了安业塑胶有限公司。干了一年后,23岁的他被升为厂长。一般老员工们对他没有什么疑问,“因为他们对我的能力比较了解”。但新进来的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有的就会存在一__些疑问。“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要与人沟通,尊敬人家,然后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 用道理说服人,不能夸夸其谈。我认为,只要推行人性化管理,多关心下面的员工,做厂长也就没有太大难度。”他说。

  在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对包装纸箱有稳定的需求。加之门槛不高,他决定创办一家包装箱生产企业。这一年,他才25岁。

  他不想用家里的钱。但那时,他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才20万元。20万买了设备就没有流动资金了,怎么办?他动开了脑筋。他跟供应商签合同说:我的厂子刚起步,如果把钱全部进了设备,就没有流动资金了,但我对经营很在行,也有很多老客户,如果你能宽限让我分期付款,一定在两年之内还清。供应商有些无奈,但看他说得比较诚恳,最后也答应了。到现在这个当初的供应商还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就这样,翁志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最难的日子里,骑着摩托车学跑单

  虽然是老板, 但自己又是司机又是业务员。“刚开始我不懂推销,也不懂这个行业,我就请了一个在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业务员,每天和他一起去跑业务,一边跑,一边学,一边琢磨。”

  翁志明回忆说:那时候的冬天感觉比现在冷,而且冷的时候特别长,骑着摩托车,被冷风一刮,口水、鼻涕都流出来了。而炎热的夏天,又热得不行。头盔里全部是汗,眉毛睫毛上都挂着汗水。这摩托车一骑就是四年,直到1995年买了辆轿车。“那四年很难熬,本来有条件买小车,但是后来决定还是先买货车送货。有客户来考察工厂,为了撑门面,就去借朋友的皇冠车,把客户送走后, 再把车还给别人。直到现在,翁志明仍对那辆伴自己创业的摩托车很有感情。“现在还存放在家里,十几年了,当作是当年艰苦日子的一个纪念。”

  创业过程中,有时不得不采用一些“俗”办法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一家企业压他们的货款,原来说好月结的,一直不给。后来累积到了30万。而公司又欠起了别人的材料款。屡次催不到的情况下,翁志明就采用了一个俗招:24小时跟着老板。老板上哪就跟上哪,连上厕所也跟着。目的只一个:要钱。跟了三天,老板服了,对财务说,给这小子结清吧。说起来,当年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不也是用这一招:天天在“老赖”老板的办公室“办公”,给他端茶倒水,让老赖不好再赖了。

  凭着一股子拼劲,他很快就让企业走上了正轨,按期把设备的欠款付清了。并且走上了红火的发展之路。

  谈起那些过往的经历,翁志明向我们敞开他的心迹:我出来创业直到主要也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我的事业心比较重,脑海里总在想男人的“ 男” 字, 就是用“力”扛着一块“田”,这块田就是男人的事业。我认为,男人应该要好好经营这块“田”,一个男人没有事业追求,人生就没有乐趣,干事业是我最大嗜好,其他的都只能排在第二位。

  在翁志明看来,创业首先要选好行业。“我在塑胶厂做的时候,发现各行各业都需要纸品包装,需求量会非常大,市场前景广阔,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行业。我认为,之前有没有做过这个行业并不重要,老板的作用就是把各种人才聚起来,形成一个合力,不一定自己要全懂,关键是做好资源整合。”

  翁志明人长得敦厚壮实,普通话说得不灵光,他是那种典型的拙于言而敏于行的广东人,一种为了事业愿意用笨办法的人。

  他介绍他的一件趣事:当时就在我的厂附近有一家生产拖鞋的台资企业,我找老板推销产品,被他拒绝了。但是,我不死心。我发现这家台湾企业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要集合,老板会喊话。我就每天一大早跑到他的厂门口守着他,足足守了一个月。

  终于有一天,他不耐烦地对我喊:“你小子天天在门口,你烦不烦啊?你难道听不懂吗?我不要你的货,我已经有供应商了。”我说:“我知道,但增加一个供应商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被我缠怕了,答应给我3分钟时间,让我说出3个理由,说得好就要我的货。

  我就说:“第一,我的厂有竞争力,能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第二,我的厂离你的厂近,能提供24小时服务,要货马上就有;第三,我自己是老板又是业务员,可以第一时间拍板。”他听说我这个每天早上在厂门口守着他的小青年居然是老板,非常惊讶,终于同意拿我的货。后来我们一直保持很好的业务往来,直到他的厂前几年倒闭。

  谈到这,翁志明似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并阐述自己的理念:其实做业务也是有诀窍的,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和人沟通,我做业务的时候都是直接和老板聊天,谈工厂的管理,谈对市场的看法,谈企业面对的问题,得到对方认同后,卖产品的事情就好说了。

  十几年以来坚持每天六点就起床工作

  “我2000年进的公司,2002年就一直跟在老板身边。这么多年,每个星期往往有两次以上是老板凌晨二三点就到公司上班的。往往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董事长助理聂谨给我们这样介绍。

  谈起为什么十几年来每天坚持6点起床工作,翁志明说:我就是为了做一个表率。我给管理层做表率,管理层才给员工做表率。“做表率其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难就难在长期坚持。” 他解释:“我不算聪明,就笨鸟先飞。俗话说,一勤补三拙嘛。我有时晚上想事睡不着。睡不着就先让自己起来工作先累一下,做事做累了,再睡就容易睡着了。所以我每天都很早起床干事。”另外他把自己和企业的关系比着是母鸡和蛋的关系,“母鸡离蛋,小鸡就出不来。”

  绝大多数时候,他会在工厂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员工吃什么他就吃什么。“这样我就清楚员工吃得好不好了,即使员工对伙食不是很满意,也不好意思说太多,因为老板都吃着这些呢。”有一次,一位员工向他投诉菜里吃出了虫子。他宽慰员工:吃出了虫子说明我们这个菜很少打农药。他没有多说食堂管理人员,而食堂管理人员见到这一幕,早已吓得赶紧布置加强卫生管理的事了。

  以身作则,就好管理。谈起这一点,翁志明对柳传志讲企业领导人一定要以身作则深有同感。

  他有一帮富二代的“粉丝”

  翁志明每天很忙,他很注意和员工们交流,经常把自己的感悟和给员工的提醒,通过短信与员工分享。员工小蓝就翻出一条老板刚发给的短信给记者看,上面写着:“你能够把工作做好,核心点就要找到快乐,以此为乐,找到快乐者一切都是享受,凡是不乐者一切是负担,唯一的通道就是必须迷上你所做的事”。

  “能不能把这些短信整理一下,每年筛选多少条,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记者这一建议,得到了翁志明的赞同,他安排小蓝具体落实。这几天,他给员工布置了一个作业,这个作业也是他上商学院课程时所要做的题目,这个作业就是看《天道》电视剧,从中思考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如何制定运行模式和盈利模式。

  他不仅给身边的人布置这道题目,还向经常“跟”他的几个年轻老板布置。他开玩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三年之内没有做出让人赞美的事,没有明显的进步,第四年就不要再“跟”我了。而讲到“富二代”,翁志明在他们心中的威信很高,因为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富二代成长的传奇,有一种榜样作用。他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八零后的“富二代”小兄弟。

  “我不打牌,没有不良嗜好,他们的父辈一听说跟我在一起就很放心,我也是能给他们帮助就给他们帮助”。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八零后富二代也赶来参加我们的谈话。他介绍:我们有什么困难和苦恼,明哥就引导我们。他教我们做人要大气,要丢开包袱,特别不要怕失败等等,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感觉很温暖。我们都认他是“大哥|”。

  同时翁志明又跟富二代的父辈很熟,观点很接近,宝安一些声名显赫的“创一代”们,都乐意跟他探讨如果培养“富二代”的问题。经常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翁志明看来,他认为朋友就是道与义,就是分与享。正是这样的做人的理念,所以他的人脉很广,朋友很多。

  第一组织商会会议,通知20多人只到了3人

  从2005年到现在,翁志明已当了近八年的西乡商会会长。作为会长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但对他的尊敬也有个过程。

  那年街道办看到西乡商会处于“不景气”状态,有意推选他作为商会会长。他自己也觉得可以出来为大家做点事。但没有想到当头被浇了一瓢冷水:第一次通知开会,通知了2 0个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参加,翁志明早早就到了会场,但结果只来了三个人,且没有一个是准时到的。

  这会怎么开?如果换了别人,可能就不干了。因为自己并不是很想当这个会长,大家又这么不给面子。心中难免有一丝不爽,但翁志明并没有气恼,反而这样思考:大家之所以不愿意参加这个会议,并不是对我有多大的意见,而是过去几年商会形同虚设,没有凝聚力,大家觉得可有可无罢了。而正是如此,街道办才希望自己能改变这一状态。同时他也更坚信了一个道理:商会作为社会组织, 成功的关键是搞好服务,服务才能产生威信,服务才有凝聚力。

  于是, 翁志明改变了一个策略,暂时不召集大家到商会开会,而是他挨家挨户去拜访大家,听大家对商会工作的意见,同时介绍自己开展工作的设想。这样一来,大家对翁志明有了更多的了解。会员有什么事,他都积极去协调解决,这样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这几年,商会会员从当初的七八十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而2005-2007年连续三年,翁志明也被评为“ 深圳市总商会先进工作者” 和“宝安区总商会先进工作者”。

  现在商会任何时候开会,人都到得很齐。商会定了一个规矩:每月召开一次副会长会议,如果副会长连续三次不到会,就会被劝退。在商会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当副会长的。有些很有实力的老板想当副会长,不一定能办得到,因为要有职位空缺才行,要轮候,另外个人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还要经受大家评议。这样商会现任的领导班子都很注重自己的表现,积极参与商会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现在商会要干什么慈善公益的事,大家都很齐心。2005年至今,商会会员企业已向社会捐款累计6500余万元。翁志明个人累计捐款达630余万元。在他的任职期间,20多层的商会大厦在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来成为了经营的实体。“这样一来,商会就更有了发展基础了!”

  经常骑自行车上班的大老板

  翁志明是一个工作狂,业余时间不打麻将,除了有时间爬爬山外,没有其它特别的爱好。不过,如果非要说有一个爱好的话,那就是骑自行车上班。

  因为平时运动不多,再之开车容易堵不太环保。他在上次购车的时候,就特意给自己买了一辆自行车。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就骑着他的自行车上班。从他家到工厂有三四公里,起初家里人很反对,一是担心路上不安全,二是觉得很少有老板骑自行车上班的,有点另类。翁志明说服家里人,一方面自己注意安全,另一方面他觉得骑车很舒服,让身体在运动中感觉有活力。

  其实,可能更因为他找回了一种感觉:在这块土生土长的地方,他曾骑过单车去打工,骑着摩托去创业,现在他哪怕有了一定程度上代表其身份的高级轿车,但他觉得骑着自行车的感觉让他感觉到人生的真实、一种没有负担的轻松。

  所以, 如果你起得早,又恰好与他上班同一条路,说不定就能看到一个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骑着一辆轻便灵巧的小自行车,就像驾驭着自己的人生行驶在前行的道路上,一路自信飞扬。(作者:李昌亮)

  源自:第31期《宝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