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职:养猪专家中的“艺术家”
人物素描:
讲起他的经历,让人肃然起敬:年近70的他,是深圳比利美英伟营养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是我国知名的动物营养学家和养猪专家。他曾是中国第一代中外合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1984年就任合资养殖企业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的中方经理。
而之前,他是一个畜牧专家,曾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在广三保万丰猪场干了十多年后,他又被邀请到一家外资饲料企业当总经理,创办饲料企业。他开始刻苦钻研动物营养学。这一干就又是十多年,他把这家外资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迅速发展到拥有4家子公司的规模,业务遍布全国,深受老板青睐。
2008年,他出巨资收购了这家自己一手组建的企业,已经65岁的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老板。经三四年时间,他又将企业的销售额从3个亿增加到近5亿。目前,公司正积极筹划上市。
文革后第一次全国农业科技大会,被评为全国先进
如果你据此认为李职是一个不容易接近、不随和的人,你就错了。李职很愿意讲自已的故事:"我的命是很苦的。"。他是海丰人,出生的时候,刚好是日本人投降的那些日子。"但我们那儿的乡下人还不知道。"看见一批批的日本兵经过都很害怕,其实他们是去香港受降的。"家里人在躲藏时怕刚出生的我哭喊引来日本兵,就把我扔在野地里。后来是我外婆把我捡回来,我的命算是‘捡’回来的"。
文革时大学毕业后,李职被安排在部队锻炼了两年,后分到粤西一个县畜牧局当技术员。那些年的知识分子不吃香,他就一直默默无闻工作着。由于他对改良后广东三黄鸡的技术推广有很大贡献,1983年他出席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并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大会,能获这一荣誉的可没有几个人。李职一下子成为了畜牧界类似袁隆平似的人物。“我哪能跟袁隆平比呢。”一直很自信的他,对记者这样的比喻却不认可。
那年他按老家的算法他虚岁刚好40岁。他的时运转了,个人的命运也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在"科学的春天",他一下子从一名普通科技人员被火线提拔为县人大常委、科委主任。没多久,广东省畜牧总公司在深圳组建了中外合资的广三保养猪场,引进了美国现代化养猪设备,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当中方代表管理企业。经组织部门查阅档案,发现畜牧系统还有一个相当于全国劳模的人才,于是李职就成为第一任场长的不二人选。从那个时候他作为拓荒者来到了深圳,是深圳的第一批建设者,算“袁庚”型的人物。他成为中国规模化、工业化养殖最早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养猪人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养猪人
2000年,欧洲的一家生产饲料的INVE(英伟)集团在华欲设立子公司,找到了算是中国现代养猪业先行者的李职出任总经理。李职因此又一次转型,从一个养殖专家变身为动物营养学家、职业经理人。他一手一脚把这家外资企业打造成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
说起这些年不断“转身”的经历,李职给记者透露他的“秘密武器”。“各种专业知识都是我自学的,英语自学的、拉二胡拉小提琴谱曲作词是自学的,摄影也是自学的。我经常看书,现在出差比较多,常常利用坐飞机的时候就翻完一本书。”他有些得意的说。说这话的时候,你感觉他是一个自信的老顽童。办公桌上随意放着的几页谱曲填词的纸。他说是他刚创作的,他现场给我们演唱,演唱完之后,他意犹未尽的赞扬自己:这首歌不错的!
二胡是他的最爱,有时全国性的行业会议上听他拉二胡就成为一个精彩的保留节目。“每天都要拉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我们请他现场展示一下,他愉快地答应。对着他窗台上各种憨态可掬的卡通版的猪,他激情飞扬地拉了一曲“战马奔腾”。对猪拉琴时,他摇头晃脑,眼睛微眯,白发在逆光中随着激昂的音乐颤动,哪像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我是养猪人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养猪人。”李职常常给自己这样的定位。
他的办公室窗台上、办公桌上、地上,放了很多造型可爱的猪崽,有的是用木刻的,有的是用金属的,有大有小,一个个憨态可掬。其中的一个猪妈妈带着一群可爱的小猪的群猪图,犹让人喜爱 。只有爱猪且懂艺术的人才有会想到这种表现方式,把一个饲养业艺术化。
公司的《英伟之歌》是他亲自创作的。“现在公司的业务都逐渐交给年轻人打理,我要腾出时间来谱谱歌曲写写文章,准备要出一本关于自己的书。现在已写出了开头结尾部分。我还想办一个个人演唱会,正以此为目标作准备。”他说。
有人用韩寒体刻画他:爱传统二胡,也爱时尚摄影;致力于现代化养猪,更关注养猪生态;是外资集团高层,也是民族饲料工业推动者;行动有条不紊,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言辞可以犀利,待人不乏可亲…这就是李职,一个业内人士尊敬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艺术家和“可爱的李老头”。
金融危机中收购外资,40%股份分红给骨干员工收购公司只有四年,业绩却一下子从3个亿增长到近5个亿,为什么这么大幅度的增长?李职讲了几个原因。一是公司改制所焕发出的活力。二是企业注重研发。三是公司非常重视品质,英伟一开始就确定了发展战略和目标,以技术创新服务现代养猪的发展。
一般来说外资企业,机制比较好,管理比较严格。但在外资企业当了这么多年职业经理人的李职,却认为这个机制有改变的必要。在个人出资兼并这家企业之后,李职作出了一个非凡的决定:拿出公司利润的40%奖励给骨干员工,利润的40%先以分红形式分配,最终以股份出让。这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他回答得很轻描淡写:只要事业发展就好,个人要这么多钱干什么?他个人除了有比利美英伟公司之外,在恩平还有一个3000头母猪规模的养猪场。“我的女儿都在广州,他们开办的家具、装饰公司也非常不错,也在筹划上市。”对李职来说,个人财富的增加已不是他的目标。
继承了欧洲企业研发和技术优势
目前,比利美英伟的职工人员为360人左右,大专学历以上人数为25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70%,直接参与科研的人数达36人,李职亲自抓产品研发,留英回国的陈友慷教授任英伟集团副总裁负责技术工作,运营部分就交给资深养猪专家林广先生负责。科研技术团队中还有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公司正在与国内外多家大专院校组建博士后工作站,这为比利美英伟的技术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研发方面,比利美英伟有自己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三启研究院,恩平试验中心作为三启研究院的科研基地,这个拥有300头母猪规模的试验猪场和供外来科研人员及学生使用的培训大楼。试验猪场拥有能容纳200头怀孕母猪规模的荷兰进口的velos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具有22套独立电子称重和全程录像监控的自动记录系统的产栏和4套GX-1智能型种猪测定系统。四年来的十多项研发成果,成为比利美英伟产品竞争力的强力保证。
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化验实验室、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和英伟恩平试验中心。其中,研发化验实验室配备了包括近红外线扫描仪(NIR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等先进检测仪器,为公司的科研数据分析,原料成分检测提供了保证;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配备了生物安全柜、细菌培养箱、电子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小型发酵罐等先进设备,满足公司新产品研发需求。
他引出中国“教槽料”这新的概念和市场
中国式的养猪的方式普遍效益不高,如何提高其养猪效益一直是李职的思考重点。假如一头猪崽是三周龄断奶的话,一头母猪每年就可以产仔2.6窝,而四周龄断奶,每一头母猪每年产仔2.2头,这时效率就不一样了,所以就要采取早期断奶来提高生猪的生产效率。早在1990年,李职就在《中国养猪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三周龄断奶法在工厂化养猪中的应用效果》的文章,从而引出了中国"教槽料"这一个新的概念。90年代,教槽料开始在国内普及,乳猪断奶期从30多天一下子降为21天,被誉为养猪业的革命。
因为进行早期断奶,就带来了断奶应激的问题。如何解决断奶应激?就要通过营养学的研究,在科学上设计一个日粮给断奶后3-5天的仔猪吃,解决仔猪的早期断奶应激。比利美英伟集团把这种无应激断奶日粮取名叫“乳猪律动源”。获得国家专利“乳猪律动源”产品因能提高仔猪断奶后头三天的采食量而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其教槽料、断奶料、母猪料等多个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全国推荐优质产品、全国同行推荐产品等。
爱猪的目的是尽一种社会责任
比利美英伟对社会的承诺是:“健康饲料造就健康食品”。比利美英伟的哲学理念:“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而李职领导的比利美英伟形成了自已的品质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对饲料的认识有一个误区,当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过去是不包含饲料的。”对于鸡蛋中发现三聚氰胺的问题,他很肯定的告诉记者,“这与鸡饲料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讲饲料就等同于人类的食品,所有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隐患都是从饲料来的。
农业部专家说,如果全国的饲料企业都象英伟公司就好了
“如果全国的饲料企业都像比利美英伟一样,我们也就放心了!农业部专家这样评价说。”
比利美英伟在饲料的配方中决不添加任何国家违禁成分,不迎合某些顾客需要的所谓皮红毛亮而添加高剂量的微量元素,不添加国家在规定饲料中不能添加的抗生素。比利美英伟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在过往的10年中,持续地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22000国际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公司的质量管理完全按照食品质量的管理要求做。从原料的进厂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产品出厂以及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都有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流程,这就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可靠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除此之外比利美英伟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计其数的产品检测。
早在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前的一年,比利美英伟公司就对三聚氰胺开始了高度警惕,那是2007年下半年在对美国出口的宠物饲料中发现三聚氰胺以后,公司从2007年8月份开始,把原料的三聚氰胺检测作为必查的指标。2008年1月25日,省农业厅颁发了相关通知,公司马上便部署了对公司所有的蛋白原料的来源进行筛网式的排查,一方面严格要求蛋白原料采购合同中要注明“不含三聚氰胺”,另一方面要求所有的蛋白原料都必需进行三聚氰胺的检测,无三聚氰胺的原料才可用于饲料的生产。公司所有的原料采购合同里面都有这么一条:绝对不含三聚氰胺,也就是说供货商提供的原料是要保证没有含有三聚氰胺的。但即便是这样,合同签订了后,公司还要对每一批原料都进行检测,而企业自己是没有能力进行三聚氰胺检测的,需要到相关的检测机构才能进行检测,国内能够检测三聚氰胺的机构并不多,因此每批货物送检至少要一个星期,这样就大大延长了采购周期,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库存成本。但是和质量安全相比,公司认为增加的这些成本是相当值得的。从2007年8月至今,比利美英伟对蛋白原料的三聚氰胺检测已达232批次。 所以当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影响波及多个行业多个企业时,比利美英伟公司显得从容而平静。
后记:
记者发现李职这个典型很偶然,因为李职之前一直是外资企业的职 业经理人,而在饲料行业,李职迅一直把自已扮演成为一个和平的斗士,在别人没有更多关注的领域发展做大。应该说,李职可能是宝安少有的高龄企业家,但他的艺术激情和“舍得”的心态却十分年轻,与他的年龄不相称,在利益面前坚守自已的底线,尽自已的社会责任也让我们景仰。应该说,他在宝安企业家中有一种标杆的意义。(作者:李昌亮)
源自:第26期《宝安企业》